陽明交通大學醫療人文跨領域研究中心
國科會「以文淑世:醫療人文跨領域研究計畫」
111年醫療人文讀書會第六場

主題:精神分析能幫助我們更懂彼此與「人間」嗎?讀《便利店人間》

導讀簡介:

We are all mad,法國精神分析師雅各.拉岡到晚年如此說。他彷彿越來越明白,活著,就是苦,就成瘋魔。成功壓抑者叫做neurotics,不願忘卻而活在夢魘中者成為psychotics。從出生離開母體、到每一步社會化,每個人都得經歷無數次無法言喻的創痛,一次次,都是失去,折磨與煎熬。生、老、病、死、分離,這些extraordinary pain如此ordinarily廣泛地存在,即不可思議。那,為何還活著,為何還願意活著?因為,人還在「找尋」,還感覺得到與失去之物之間的連結。因為語言,不見的東西彷彿還在,也因為語言,使人活在東西隨時會消失的恐懼裡。有人往內找,有人向外尋。無論向內向外,活著就是找,找就是活著。精神分析的知識是否能脫離將人與世界「病理化」的窠臼?精神分析能使人們更體諒彼此的孤寂、體諒無法同理的差異嗎?能使人間更適宜人居或帶來革命嗎?這是我們透過這本小說想要邀請大家一同思考的問題。

主要導讀資料:村田沙耶香。《便利店人間》(コンビニ人間)。王華懋譯。台北:閱知。

參考資料:

陽菜檸檬。《懶懶》(ダルちゃん)。緋華璃譯。台北:新經典文化。
Berardi, Francesco. Heroes: Mass Murder and Suicide. New York: Verso, 2015.
Rajaram, Sneha. “Metaphors That Cause You Harm, and Metaphors That Help You Heal.”

導讀人:郝柏瑋(諮商心理師、台灣拉岡實踐與推廣協會理事)
張馨文(德里安貝德卡大學博士生、文化研究博士、精神分析師文化研究博士、精神分析師)

主持人:黃志翔(金鐘獎編劇、作家)

時間:2022年9月3日 (週六) 14:00-16:30

地點:因應疫情,本活動採線上視訊會談,請有興趣參與的人士報名,由主辦單位發函邀請加入會談。
報名網址:http://forms.gle/Yy4Viw6cxGbjiREa8

(Visited 18 times, 1 visits today)